Photo Sharing and Video Hosting at Photobucket

2007年7月24日 星期二

孤軍無援的杜正勝

文章來源:WUFI-與台灣的永恆約定

教育部委託台灣歷史學會研擬台灣地區、全省各地、全省、台閩地區;國父等五千個不當用詞應改成「台灣」、「孫中山先生」的方案被媒體公佈後,中國媒體與中國政客的壓力排山倒海而來。起先,國立編譯館主任率先反抗教育部的政策,表示國立編譯館「不會要求審定委員會依據這項檢核報告進行審查」,接著教育部和國立編譯館「一再強調」,不當用詞檢核報告「只是參考」、「沒有約束力」。變成教育部狠狠的打了教育部一個耳光。

教育部何以如此缺乏堅持力?因為杜正勝部長孤鳥插人群,手下事務官一片藍。這還是次要,第一重要的是杜正勝「四平無偎靠」,直屬長官根本不表態支持,有的還在行政院會上侮辱,甚至任令中國媒體炒作撤換杜正勝的新聞,私下也醞釀撤換杜正勝的意圖。這樣的上下交攻;內外交侵,杜正勝部長如何做得下去?政策要怎麼堅持?
 這幾年來,杜正勝引起的風波不少。「音容苑在」是因為輓聯書法人員不在,臨時由警衛人員上陣揮毫出錯,挨打也只好認命。但是「高中課程綱要」上一全冊的「台灣史」,中國媒體不敢說你們台灣人豈可在學校正規體制中上台灣史,只好藉口「中華民國不見了」,在媒體上展開大規模的攻伐。
 當時「聯合報」、「中國時報」將近一週,每天四分之一版、二分之一版,甚至全版,對杜正勝展開激烈的批判。相對於現在的馬英九說五千個「不當用詞」是「新解嚴、新的言論思想管制」;包括國民黨吳伯雄主席在內「已決定要結合泛藍十八個執政的縣市長共同行動」,自編教科書,藍營重量級人士全數出動,然而杜正勝的後援,卻是何在?
 在杜正勝長期遭受中國勢力銜恨至深的時候,中國媒體的內閣閣員民調,杜正勝支持度僅只二成二,在閣員中倒數第一。結果在行政院院會中,長官說:我們內閣團隊士氣所以這麼低,就是受到有人民調太低的影響。當時中國媒體一片報導杜正勝即將遭受撤換的聲浪,行政院會中再遭受這樣冷言冷語,杜正勝再不走人,是不是顯示杜正勝很愛做官?
 整體大形勢都非常不利於杜正勝昂然直說,絕不扭捏的台灣人草根性格,杜正勝遂直接面見陳總統表示辭職意願,幸虧陳總統強力慰留,並用台灣文化續命的使命感打動,否則教育部長早已不再姓杜。
 幾年來,政壇捲起的杜正勝風雲,少量是杜部長的不慎或意外,絕大部份則是杜部長開駛的台灣文化教育列車走上百年難得一見的台灣歷史正軌,然而當風雨來襲,當藍天捲起一片烏黑,杜正勝以單薄的台灣孤影力抗中國的大片陰霾,請問做為杜正勝的長官,後援何在!
 這一次,五千個不當用語,又是一個真實的試煉,請所有台灣人民,密切注視這一個試煉!


吳樹民(台灣社社長)
鄭正煜(台灣南社社長)
張學逸(台灣北社社長)
戴正德(台灣中社社長)
余文儀(台灣東社社長)
蔡秀菊(台灣教師聯盟理事長)
李 喬(小說作家)
楊維哲(台大退休教授)
趙健明(成大退休教授)
王逸峯(南台科大教授)
李勝雄(屏東教育大學教授)
吳明昌(屏東科技大學教授)
丁澈士(屏東科技大學教授)
胡惠文(屏東科技大學助理教授)
顏綠芬(國立台北藝大教授)
張美筠(台南科技大學教授)
施並錫(台灣師大教授)
陳延輝(台灣師大教授)
陳高明(美國賓州大學博士)
林鐡雄(義守大學副教授)
郭憲彰(台灣南社法律組長)
聯合聲明
           發稿人 :鄭正煜2007.7.22

沒有留言: